目录:
定义-磁鼓是什么意思?
磁鼓是许多早期计算机中用作主要工作存储器的磁存储设备,类似于现代计算机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卡的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磁鼓存储器也用于辅助存储。 它基本上是一个金属圆柱体,上面涂有磁性氧化铁材料,其中变化的磁极性用于在其表面上存储数据,类似于现代磁盘驱动器如何使用磁性来存储和检索数据。
磁鼓也称为鼓存储器。
Techopedia解释了磁鼓
磁鼓由奥地利的古斯塔夫·陶舍克(Gustav Tauschek)于1932年发明,但直到1950年代至60年代,它才被广泛用作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并在一定程度上用作辅助存储。 磁鼓的主要存储区域是涂有铁磁层的金属圆筒。 沿着预定的轨道将读写头放置在感光鼓表面上方的千分尺处,以产生电磁脉冲,该电磁脉冲可以通过更改读写头悬停的磁性粒子的方向来存储。 因此,当感光鼓旋转并且读写头产生电脉冲时,就会产生一系列二进制数字。 只需通过检测哪些磁性粒子被极化而哪些未被极化来完成读取。
读写磁头沿感光鼓轴成行放置,每个磁头一个磁头,有些感光鼓最多包含200个磁道。 磁头处于固定位置,因此每个磁头仅监视一个磁道,而读写延迟取决于磁鼓旋转的速度。 更快的转鼓可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但对于许多制造商而言,3, 000 rpm是常见的速度。
硬盘驱动器是在1954年发明的,而磁芯存储器是在1947年发明的。两者的出现和随后的发展意味着磁鼓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存储和辅助存储的地位正在下降。 到1970年代,磁鼓停止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