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定义-修改频率调制(MFM)是什么意思?
修改频率调制(MFM)是一种在磁介质上编码数字数据的方法。 MFM与早期硬件一起使用,包括微型计算机控制程序(CP / M),IBM兼容PC和Amiga PC。
MFM用于3.5英寸和5.25英寸磁盘或软盘上,数据传输速率(DTR)为250到500 kbps,以及MFM ST-506硬盘最高5 Mbps。 MFM现在已过时,但1.44 MB软盘除外。
因为MFM的容量是以前的调频(FM)编码的两倍,所以它也被称为“双倍密度”。
Techopedia解释了修改频率调制(MFM)
作为增强的调频(FM)编码方案,MFM减少了为时钟脉冲引入的磁通反转数量,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数据密度。 与FM相比,MFM使线性位密度加倍,并降低了线性通量反转密度,而不会增加记录的磁密度。 此外,如果数据位不可用,则记录代码仅使用同步时钟脉冲。
MFM编码会产生不归零(NRZ)位流,该位流在写入磁性媒体时会进行编码。 1位的特征在于磁跃迁,通常为正电压。 0位没有磁跃迁,通常为负电压。 平均而言,每个数据位被编码为两位,在序列的开头和结尾处带有一些定界符或边界。
MFM具有五种基本编码规则,如下所示:
- 助焊剂过渡永远不会位于0位的中点。
- 助焊剂过渡始终处于1位的中点。
- 助焊剂转换永远不会在1位的起点或1位的终点。
- 游程长度限制是两位的单元,这有助于在两个相邻的0位之间进行连续的磁通反转。
- 最后一个数据位之后的空间和紧接在第一个数据位之前的导入空间都记录有时钟位(0s)。
